SEMI — 推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

对于装进设备里的部件,主要来自日本、美国和欧洲,日本在关键部件领域占比很大,还没有中国公司能够制造这些部件。同样在材料领域,也是由美国、日本和欧洲公司主导,日本非常强。结论就是,虽然中国现在发展很快,本土设备材料企业能够涵盖所有工艺步骤,但还是很弱,而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仍然需要提高。这一点我在北京国际微电子论坛上也讲到了。另一个我们观察到的趋势是,五年前这些公司都还在,后来发生的就是大公司越来越大,小公司被兼并。
至于芯片也就是半导体器件,从个人电脑开始起步时数量很小,因为手机进一步发展,到2007年器件的数量和人口数相等,预计到2020年将再增长10倍,主要来自IoT(物联网)器件、可穿戴设备。但问题是,谁能赚钱?就芯片的平均售价趋势来看,例如英特尔服务器芯片,每个售价好几千美元,如果是笔记本电脑芯片则售价200美元,如果是平板电脑芯片售价只有20美元,如果是IoT传感器,就只卖几分钱了。所以平均售价在下降,同时平板电脑在取代笔记本电脑,也就是说20美元芯片在取代200美元芯片,这就是产业的挑战。以上以英特尔的产品为例子,如果以建造芯片厂为例,合理的价格是只用年营收的一半来盖芯片厂,这是合理的因为我们还需要在其他地方花钱比如工资。这里是营收,当时建造300毫米芯片厂需要50亿美元,也就是说你的年营收至少要这么多才能建造一座300毫米芯片厂,这就造成只有这些公司有能力盖新厂。芯片厂越来越贵,现在需要70、80亿美元才能建造一座新厂,但从2011年的营收来看,只有三家公司仅依靠他们自身的业务进行融资有能力建造新厂。这是一个趋势,就是建造芯片厂越来越贵。semi7
另一个重要的趋势,正如AMD公布的数据显示的,我们可以缩短技术发展周期,器件尺寸也在缩小,但是晶体管的成本却没下降。摩尔定律的主要特征是晶体管的成本下降,但是器件越来越复杂,所以AMD认为下降并没有带来优势。GARTNER也说,28纳米技术将有很长的时间周期,因为人们会停留在目前的阶段,没有东西刺激人们往前走。英特尔最近发布了数据,显示成本在下降,所以我认为英特尔还是比较激进的,他们也将“令摩尔定律继续有效”作为自己的任务。这里有些不同,但是这些说明可能是真实的,对那么多器件而言其实不需要进一步下降,成本优势在消失,性能提高越来越难,英特尔开发纳米技术只是个案,利润空间很大,但对其他很多应用来说就无法继续下降了。

小日向:那么对中国半导体企业来说,今后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呢?

陆:全球产业的兼并对新来者建立了更高的准入门槛,新的公司进入半导体产业越来越难,因为应用材料和东京电子合并后变得非常强大。中国半导体产业起步晚,缺乏规模效应和核心竞争力,这一点我们前面谈到过,核心部件和材料也不在中国。先进集成电路制造需要大量资金。半导体产业的技术、人才、市场和供应链都已全球化,这意味着不可能局限在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,只能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。半导体产业不再是个地区性行业,那么中国应
如何定位?当你回顾历史,它始于美国,而后是日本,日本曾是半导体产量最大的国家,占全球55%。这是东芝TOSHIBA的佐藤先生告诉我的,他说:我们曾经占全球55%,现在是17%,一两年后可能只有15%了 。但日本在良率上做非常出色,甚至打败了美国,打败了英特尔,让英特尔不得不退出了DRAM业务,是因为日本DRAM的良率做得很好,降低了成本。日本是IDM模式,韩国也是,韩国企业有国家在背后支持例如三星,海力士。台湾不一样,他们创造了新的代工工厂模式,相应产生了新的FABLESS产业。在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做?这是我对政府官员和产业领袖提出的问题。我们不能只靠降价来竞争,那是不能成功的,我想这是中国必须思考的。
还有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能力,包括技术、市场、商务实践、决策过程,所有这些都需要提高,因为中国企业相当多是国企。另外一个例子是决策过程,如果要进行并购,时间很短,机会稍纵即逝,而国企需要经过很多道批准程序,而很多人不了解实际业务,决定就会被搁置。过度依赖政府资金对公司竞争力而言是不利的,公司因为得到政府资金而起步,但如果要成为强大的企业还是必须经历市场的考验。还有需要建立稳固的商业模式,而不是依靠低价竞争,这似乎是中国的一个常见现象,例如光伏、LED,大家首先做的就是让价格更低,这并不好。虽然存在挑战,但仍然有很多机会。中国政府的确想要推
动中国集成电路制造的发展,供需差距太大,我们进口1,700、1,800亿,只制造300亿,这是国家经济很大一部分。集成电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定位也非常重要,例如机械,零部件等。半导体产业正进入成熟阶段,对新来者而言越来越困难,另一方面利润空间也小,钱越赚越少,这就对美国和日本的企业产生挑战,例如瑞萨和索尼两年前利润就大幅减少了,结果他们就开始放弃器件制造,专注于集成和系统,而不是零部件。相似的趋势也发生在美国,英特尔和镁光继续器件制造,但对很多模拟器件制造商而言就比较困难了,不过德州仪器做的还不错。这是个成熟的市场,很多器件制造商将业务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。因为利润空间小,过去至少十年间几乎没有美国风险投资继续投资材料行业。semi9
而中国的经济在发展,这是个巨大的区别,中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,拥有大量资源。十年前当我服务于英特尔在中国的项目时,中国没有钱,没有人才,没有技术,所有这些都是绊脚石,让我们难以解决问题。而现在中国有集成电路专项基金,有大量人才,甚至有日本资深专家加盟华虹、华力,OHTA先生就来自NEC。另外一个显著现象就是电子产品生态系统在中国建立起来,很多产品均在中国设计和开发,特别是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。最近我们看
到的一个例子就是智能手环,小米发布了价格为12美元的小米手环,同类产品在美国要100~200美元。SEMI有可穿戴器件委员会,小米是委员会成员,他们通过果壳公司来制造手环。小米手环是橡胶腕带,部件取下就像胶囊,胶囊里有需要的一切:动态传感器、无线路由器,成本6美金,在深圳生产。所以说这是另一个很大的不同,整体产品设计和应用的能力正得到发展。中国的文化、语言、生态系统变得更加重要,美国的产品设计公司就很难和中国公司
沟通,有时我开玩笑说在餐桌上,酒过三巡后就会有个好主意,和在日本一样,这比狭义上的劳动力要重要的多,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非常快。另外对中国来说非常根本的一点是每年有700万大学应届毕业生,大部分是理工科学生,而美国2014年有160万毕业生,理工科学生不到一半,大部分是法学、医学、商业、金融专业,这是中国的又一优势。在入门级别里成本优势依然存在,就是工程师和操作工这一级。总体上看,中国具有巨大的潜力,前一页列
出了很多挑战,挑战是可以被克服的。